投行罚单刷屏,11家机构被罚,监管力度再升级

facai888 新闻信息 2024-10-21 28 0

投行监管风暴来袭:11家机构领罚单,市场呼唤更严监管

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重磅罚单,对包括中信建投、海通证券、银河证券、光大证券等在内的11家投行机构进行了严厉处罚,其中开源证券和中原证券更是被暂停债券承销业务6个月,这一系列处罚措施不仅彰显了证监会对于投行业务监管的坚定决心,也再次向市场传递出“严监管、零容忍”的明确信号。

一、罚单背后的监管逻辑

此次投行罚单“刷屏”,是证监会近年来持续强化投行业务监管的又一重要举措,自2024年初启动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以来,证监会通过现场检查、责任判定及量责处罚等一系列手段,对部分证券公司的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,此次处罚的11家机构,正是在这一轮专项检查中被发现存在严重违规问题的“典型”。

证监会表示,此次专项检查旨在落实中央金融监管工作会议“长牙带刺、有棱有角”的要求,持续强化对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监管,压严压实中介机构“看门人”责任,从检查结果来看,大部分证券公司较为重视投行内控基础制度建设,由业务部门、质量控制、内核合规构成的“三道防线”内控体系运行总体有效,项目执业质量水平有所提升,个别证券公司仍存在投行内控把关不严等问题,一些项目尤其是债券承销项目尽调核查工作不到位,没有全面落实勤勉尽责的要求。

投行罚单刷屏,11家机构被罚,监管力度再升级

二、违规行为的多样性与严重性

从公布的罚单内容来看,这11家被罚机构的违规行为多种多样,但均触及了投行业务的底线,以开源证券和中原证券为例,两者的违规行为尤为严重,因此被采取了暂停债券承销业务的严厉措施。

开源证券的违规行为主要包括:一是在个别公司债券项目中未勤勉尽责,导致募集说明书中存在误导性陈述;二是在承销多项绿色债券时未审慎核查把关,造成债券发行人依托虚假项目违规融资、重复融资,约定用于绿色项目的资金被挪为他用;三是在多个投行项目中质控核查把关不严,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,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。

中原证券的违规行为则包括:一是帮助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签订债券咨询服务协议,以给予票面利息补差费用的形式非市场化发债;二是在个别公司债券项目中,对发行人偿债能力核查不充分,未发现发行人存在融资租赁合同违约事项且被法院裁定为被执行人;三是在个别项目持续督导期间未勤勉尽责,未发现发行人财务造假事项;四是原质控部门负责人领取项目承揽奖同时参与质控相关工作,质控底稿验收把关不到位等,这些行为同样暴露了中原证券在投行业务中的严重失职。

三、监管措施的严厉与精准

针对上述违规行为,证监会采取了精准而严厉的监管措施,对于违规问题多、情节严重的开源证券和中原证券,证监会直接采取了暂停公司债券承销业务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,并要求公司全面整改,切实吸取教训,这一措施无疑将对两家公司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,同时也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警示信号。

证监会还对11家公司视违规问题情节轻重分别采取了监管谈话、责令改正、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,这些措施不仅针对公司本身,还涵盖了多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,从总经理、副总经理到质控部门负责人、项目负责人等,均被纳入了监管的视野,这种“穿透式监管、全链条问责”和机构、人员“双罚”的原则,体现了证监会对于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。

四、市场反响与未来展望

投行罚单“刷屏”的消息一出,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,投资者纷纷表示,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,保护投资者利益,也有业内人士指出,此次处罚将促使证券公司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,提升投行业务的执业质量。

展望未来,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,中国投行业务的规范化、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,证券公司应以此为契机,加强内部管理,提升业务水平,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市场需求,监管部门也应继续保持高压态势,对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,确保市场的公平、公正和透明。

投行罚单“刷屏”不仅是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,更是对市场秩序的有力维护,在监管部门的持续努力下,中国投行业务的明天将更加美好,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证券公司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,以诚信为本、勤勉尽责的态度开展业务活动,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