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,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,频繁侵入人类生活区域,造成了诸多危害,在浙江,野猪致害事件频发,从城市街道到乡村农田,野猪的身影无处不在,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地方政府纷纷招募“野猪猎人”,组建专业猎捕队伍,进行野猪种群调控,这一职业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管理风险,本文将深入探讨浙江野猪猎人的生存现状,以及他们为守护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。
野猪危害频发,猎人职业走向台前
近年来,野猪在浙江的频繁出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,从南京高铁线路上的野猪与列车相撞,到深圳景区内多头野猪向游客讨食,再到北京某小区居民卧室中闯入的受伤野猪,野猪的危害事件层出不穷,据央视新闻报道,我国目前有26个省份857个县区存在野猪致害的情况,而浙江正是其中之一。
在浙江建德市,野猪的危害尤为严重,建德市林业局野生动物管理人员余峰介绍,本地野猪又叫欧亚野猪,是一种适应环境能力特别强的杂食性动物,它们不挑食,无论是草、树叶还是蜥蜴、老鼠,甚至是家禽和腐肉,都来之不拒,野猪的繁殖能力特别强,一年能生两胎半,每胎平均能产下4到10只小野猪,由于成年野猪护崽能力强,小野猪的存活率也特别高。
随着野猪数量的快速增长,它们开始频繁侵入人类生活区域,破坏农作物,甚至攻击人类,建德市就曾发生过多起野猪闯入医院、售楼大厅、市政府车库等地的事件,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建德市组建了以“种群调控、驱兽护农”为目的的野生动物保护应急队,也就是沈伟目前所在的公司,这支队伍有40人,是浙江省唯一一支社会化的专业猎捕队。
猎人生活艰辛,每年倒贴几十万元
作为“野猪猎人”,沈伟每个月有近20天都在狩猎野猪,他从事野猪狩猎已经有20余年,对野猪的习性了如指掌,现实中的猎捕远比电影中更凶险,沈伟曾亲眼见过300多斤重的野猪挺着大獠牙直线扑过来,人都能被挑飞,就在前几天,还有队员在处理受伤的野猪时被咬伤手臂。
每一次狩猎或出任务,沈伟和队员们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,他们的队伍里配备了专业的设备,如热成像搜索设备、无人机、进口猎枪、越野车等,这些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,猎捕野猪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包括猎犬的投入、队员的日常开销、油费等。
尽管政府会对猎捕后的野猪进行一定的补贴,但这些补贴很难完全覆盖运营成本,沈伟表示,如果就地掩埋野猪,政府部门会补贴2500元;如果拉到无害化处理厂,会补贴3500元,这些补贴远远不足以弥补他们的投入,每年,沈伟都要倒贴进几十万元,才能维持猎捕队的正常运转。
除了经济压力外,沈伟和队员们还面临着管理方面的风险,由于他们使用的是猎枪等危险物品,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,每次狩猎前,沈伟都要去治安大队领枪,并召集所有队员开安全会议,狩猎过程中,他们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,确保枪弹分离、弹壳回收等安全措施得到落实。
猎人背后的故事:热爱与奉献
尽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管理风险,沈伟和队员们依然坚守在猎捕野猪的第一线,他们表示,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,更是为了守护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。
沈伟从小就跟爷爷上山狩猎,对大自然和野生动物有着深厚的感情,他深知野猪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,也明白过度捕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,在猎捕野猪的过程中,他们始终秉持着“种群调控、驱兽护农”的原则,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,减少野猪对人类的危害。
除了沈伟外,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野猪猎人也在默默奉献着,他们有的是当地的农民,有的是退役的军人,有的是热爱自然的年轻人,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。
在浙江西吉县,也有一支类似的护农队——金勇护农队,队长高勇勇表示,他们成立护农队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当地农民的庄稼不受野猪破坏,他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管理风险,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,高勇勇说:“能够参与护农工作,做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,老百姓认可我们,需要我们,我们就去。”
野猪猎人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
随着野猪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,野猪猎人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,他们需要不断提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