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猪频繁入侵人类活动区域,造成农作物损失甚至人员受伤的事件频发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,针对这一严峻形势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(以下简称“国家林草局”)迅速作出回应,从法律层面和猎捕方式上积极探索解决之道,并全面加强了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,最为引人注目的举措是将野猪从《有重要生态、科学、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(以下简称“三有名录”)中调出,这意味着猎捕野猪不再需要办理《狩猎证》,为致害防控工作扫清了制度障碍。
野猪致害事件频发,防控形势严峻
近年来,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,野猪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显著增加,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——野猪频繁入侵人类活动区域,导致农作物被毁、家禽家畜被咬死,甚至出现了人员受伤的情况,这些事件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,也引发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质疑和担忧。
以某地区为例,近年来野猪致害事件频发,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,据不完全统计,仅去年一年,该地区就有数百亩农作物被野猪糟蹋,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元,还有多起野猪伤人事件,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。
法律层面破冰,野猪移出三有名录
面对野猪致害问题的严峻形势,国家林草局积极从法律层面寻求解决之道,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,国家林草局决定将野猪从三有名录中调出,这一举措意味着猎捕野猪不再需要办理《狩猎证》,为致害防控工作扫清了制度障碍。
三有名录是我国为保护具有重要生态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而制定的一项名录,被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受到法律保护,禁止非法猎捕、杀害和交易,随着野猪种群数量的增加和致害事件的频发,这一名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防控形势,将野猪移出三有名录成为了一种必要的选择。
猎捕方式多样化,防控手段全面升级
在将野猪移出三有名录的同时,国家林草局还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猎捕方式,以应对野猪致害问题,考虑到枪猎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猎捕手段之一,但涉及社会安全事宜需严加监管,国家林草局正与公安部协调优化枪支弹药使用管理制度,以保障专业猎捕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除了枪猎之外,国家林草局还积极借鉴国外猎捕经验,拓展笼捕、网捕、围栏诱捕等多元化猎捕手段,这些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减少野猪的数量和致害频率,还能够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。
多部门联合行动,全面加强防控工作
为了全面加强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,国家林草局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《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》,该方案从多个方面入手,全面加强了防控工作。
一是指导各地开展监测预警工作,通过科学确定野生动物致害防控重点区域和时段,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,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致害风险。
二是加强预防控制工作,通过优化栖息地、推进防控设施建设、分级分类开展种群调控等措施,降低野猪等野生动物的致害频率和程度,加强应急处置工作,确保在发生致害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。
三是建立健全补偿救助机制,进一步推动制定、修订补偿办法和致害保险机制,扩大险种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,确保受损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和救助。
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工作,积极开展科学保护宣传和致害安全教育等工作,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,减少因误解和不当行为而引发的致害事件。
因地制宜,创新主动防控措施
在全面加强防控工作的同时,各地也因地制宜地创新了一系列主动防控措施,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野猪等野生动物的致害频率和程度,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
以江西省为例,该省研发了野猪电子限制器设备和野猪自动猎捕远程监测管理系统,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野猪的活动轨迹和数量情况,为猎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,该省还积极探索智能化驱赶野猪技术,安装野生动物超声波和拟声驱赶器、预警监控设备等设备,以非致命的方式驱赶野猪离开人类活动区域。
福建省则将野猪防护设施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,推广修建干壕沟、金属围网、围墙等物理隔离措施,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阻止野猪进入农田区域,保护农作物免受野猪的糟蹋,该省还积极探索商业性野猪侵害农作物种植保险产品,以野猪侵害造成保险农作物损失为责任标的涵盖所有农作物,为受损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。